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

发布者:郭立峰发布时间:2024-06-14浏览次数:623

、专业定位

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办于1993年,属省级示范专业,通过产教深度融合,实施协同育人,完善“学工结合,学以致用”教学理念。立足广东,面向大湾区,辐射全国,为服装设计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创新意识及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专业构建了校、政、行、企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,实施对接服装行业、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。建立企业、学校、学生、教师四方“双进双挂”动力工程,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对口就业水平。

培养目标

本专业立足惠州,服务广东,面向粤港澳大湾区,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、科学的理性精神、领先的审美判断、系统的专业知识,掌握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思维、设计表达、理念沟通和设计管理技能,能从事各类服装与服饰设计研发、专业设计教育、服装与服饰文化研究等相关工作的有国际视野、创新意识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、高素质服装与服饰设计复合型应用人才

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:

培养目标1: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,职业道德高尚,热爱服装设计事业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
培养目标2: 能有效开展服装类的交流合作;提高艺术审美,具备产品开发能力,弘扬民族文化,并掌握国内外流行趋势发展动态,不断提升与创造自身设计能力。

培养目标3:能通过持续学习适应职业变化,具备服装与服饰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,具备较高的设计造型能力、表现能力、创作能力,具备有较强的视觉形象 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,成为服装与服饰企业产品设计与开发骨干。

、培养规格

1.公共基础知识:遵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掌握通识教育类、服装与服饰设计基础类和专业类知识,具有国际视野,了解服装学科发展前沿,并能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、具备较高的双创能力

2.设计知识:能够应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基本原理、方法对本专业领域问题进行判断、分析和研究,能够把握流行时尚,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,并形成解决方案。

3.设计解决方案、使用现代工具: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,对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,完成流行分析预测、设计企划方案、服装数据处理、数字化服装设计效果图等

4.沟通能力:掌握服装类专业国标术语,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业界同行、社会公众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。

5.个人和团队:具有团队协作意识,能够在本学科及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作用,并能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。

6.终身学习能力: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,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
7.职业规范:具有人文素养、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熟悉服装与服饰专业领域团体、地方及国家标准,熟知行业相关法律、法规及政策,在本专业领域实践活动中能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。

8.国际视野:具有服装服饰设计类国际视野,熟知世界各地服装服饰文化及特色,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沟通和交流。

9.身心健康: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,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
课程体系

服装设计、男装设计、女装设计、童装设计、鞋包饰品设计、服饰图案与配件设计、服装数字化ART、电脑辅助设计、服装色彩学、服饰流行分析、服装结构、鞋包制作、服装品牌策划等。

师资队伍

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职称结构为教授1人,副教授3人,讲师8人,助教1人。同时,还聘有一定比例的高水平企业技术人员和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。师资队伍整体职称结构、学缘结构、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,专业主干课程由教授、副教授讲授,有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省级教学团队。

教学条件

本专业校内实训操作主要由服装实训中心负责,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,设备先进。该中心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的主要场所,面积2881平方米,仪器设备569台/件,设备总值780.77万元。由17个实训室26个操作分室组成,对应开设了20门实训课程121个实训项目,开出率为97.5%。其中综合设计性项目110个,占所有实训项目的78 %。

成果展示

第九届安东尼杯服装设计大赛

第二十八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 银奖

2020魅力东方•中国国际居家衣饰原创设计大赛总决赛 铜奖

PH Value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总决赛 银奖

“狮岭杯”第三届全国皮具设计制作技能竞赛 专业组第一名/院校组一等奖

“Lily商务时装•东华杯”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