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5日下午,我校杨雪梅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在服装大楼310会议室,一起收看了由全国总工会主办,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、全总宣教部承办的“中国工人大思政课”专家名师库启动暨“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院所”宣讲展示活动的网上直播。以女职工占比76%的劳模工匠和创新人才工作室,对来自高校的三位女性劳模姚启明、梁思思、李蕉带来了精彩的宣讲展示,引发了劳模团队老师的关注与深入思考,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。
在活动现场,三位专家名师从不同角度出发,展现了思政教育的多元形态。姚启明的工程思维、梁思思的数字工具以及李蕉的历史视角,共同印证了思政教育打破学科壁垒、实现跨学科协作的必然性。这一理念启发高校教师们可以联合工科、艺术、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团队,开发 “课程思政联合工作坊”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,为学生提供更丰富、更全面的学习体验。
虚拟仿真技术也是劳模工作室虚实结合的教学特点,在利用技术赋能教学时,需准确把握尺度,平衡 “技术炫技” 与 “内容深耕”,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。在应用虚拟技术中嵌入 “劳动价值观” 思辨性问题链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思考,真正实现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。
此次宣讲活动指向了一个核心命题——新时代思政教育需从 “理论输出” 转向 “实践对话”。作为高校教师,应主动将劳模工匠的 “奋斗密码” 转化为教学资源,在工程现场、数字空间、历史档案中构建 “立体化思政课堂”。通过这种方式,让青年学生在触摸时代脉搏的过程中,完成从 “知识接受者” 到 “价值创造者” 的蜕变。
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纷纷表示,此次 “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院所” 宣讲活动为他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,也为以女职工为主的劳模工匠和创新人才工作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未来,期待更多类似的活动能够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,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创新发展。
撰稿:杨雪梅 审稿:李少璃 签发:张小琨 责任编辑:郭立峰